1.滁州市下面有哪几个县?

2.来安县属于哪个省市

来安县属于哪个市管辖_来安县属于哪个市

来安县属于安徽省滁州市。

来安县地处安徽省东部,环邻安徽省天长市,滁州市琅琊区、南谯区,明光市和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南京市区,浦口区。

全县辖新安镇、半塔镇、汊河镇、水口镇、舜山镇、雷官镇、施官镇、大英镇、张山镇、杨郢乡、三城镇、独山镇12个乡镇,县经济开发区、汊河经济开发区两个省级经济开发区。

特色

来安产业特色鲜明,初步形成了精细化工、轨道交通装备、文具礼品、农副产品深加工、新能源等特色产业集群。县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定位为国家级文具产业基地、省级硅能产业基地和“大滁城”重要的加工制造业基地;汊河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100平方公里,定位为省级车辆配件加工制造基地和商贸物流总部基地。

滁州市下面有哪几个县?

来安县属于安徽省滁州市。

来安县,隶属于安徽省滁州市,地处长江三角洲腹地,安徽省东部,滁州市东部,县境东邻天长市和江苏省南京市区,西接滁州市琅琊区、明光市,南连南京市浦口区,北与江苏省盱眙县比邻,总面积1481平方千米。

来安县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截至2020年11月,来安县常住人口41.6万人。 截至2020年末,来安县辖11个镇、1个乡,县人民驻新安镇黎明路。

来安县的历史沿革

来安县历史悠久。境内顿丘山遗址发现的石器、陶瓷和骨器证明,在新石器时代,县境便有人类栖息繁衍。

唐虞时代,属“扬州之域”。

周初,属徐国。春秋,先属吴后属楚,故称吴头楚尾。战国,属楚。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始置建阳县,治在今水口镇之东城埂。

西汉初,属淮南国。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复属九江郡。

东汉,光武帝时,将建阳县并入全椒县,仍属九江郡。

三国,属吴,称全椒县,隶扬州管辖。

西晋,属扬州淮南郡,称全椒县。东晋,王导行“侨寄法”,在今县城东侨置顿丘郡,后废郡为顿丘县,属雍州秦郡。

隋初,高塘县并入顿丘县,改称新昌县。开皇十八年(598年),改新昌县为清流县。

唐初,属滁州,称清流县。景龙三年(709年),析清流县置永阳县,治今城北瓦岗,属淮南道滁州。

五代,南唐中兴元年(958年),改永阳县为来安县,属淮南军滁州。

北宋,属直隶京师滁州永阳郡军事。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来安省入清流县,绍兴十八年(1148年),复置来安县,治大雍(用)镇,即今之新安镇。

元,属江淮行省江北淮东道滁州路总管府,后改隶扬州路总管府滁州。

明洪武元年(1368年),来安县并入滁州,洪武十三年(1380 年),复置,隶六部凤阳府滁州。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属京师直隶滁州。永乐元年(1403年),属南京直隶滁州。

清顺治二年(1645年),属江南行省安庐滁和道滁州。康熙六年(1667年),属安徽省直隶滁州。

来安县属于哪个省市

截至2019年,滁州市下面有四个县,分别是全椒县、来安县、定远县、凤阳县。

滁州市辖琅琊区、南谯区2个市辖区和全椒、来安、定远、凤阳4个县,代管天长、明光2个县级市。共有16个街道、82个镇、12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

1、全椒县位于安徽省最东部,与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山水相连,是安徽以及中西部地区实施“东向战略”,融入长三角的通道前沿,也是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向中西部地区产业转移的第一阶梯。

全椒距南京46公里,

合肥98公里,属南京一小时都市圈核心层,是合肥、南京的远郊近邻,同时享受南京和合肥这两个省会城市以经济、智力和城市文明为主的城市。

全县面积1568平方公里,人口48万,是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区,山川秀美,丰富。拥有12万人口的县城依山傍水,景色宜人,是皖东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2、来安县地处安徽省东部,介于长江、淮河之间,环邻本省天长市、滁州市、明光市和江苏省盱眙县、区、浦口区。县城距离南京市区60公里、津浦铁路滁州站18公里、南京禄口国际机场80公里、沪宁洛高速公路来安出入口5公里,104国道从南京长江大桥自东向西贯穿全境。

县辖汊河镇地处苏皖交界,与南京高新技术开发区隔河相邻。来安县是南京“1小时都市圈”的核心层,是江北的重要门户、安徽的东大门。全县总面积148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1.3万亩,辖12个乡镇,130个村,49万人口。

3、定远县是安徽省滁州市下辖的一个县,也是滁州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县。同时定远还是“南京都市圈”的伙伴城市之一、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一员。定远古有“

境连八邑,衢通九省”之誉,现仍为全国南北要冲。 京沪高速铁路、淮南铁路贯穿境内,京台高速公路横跨境内。

4、凤阳县位于安徽省东北部。凤阳处于淮河中游南岸,北纬32°37′-33°03′、东经117°19′-117°57′。北濒淮河与五河县相望,东、南部与明光市、定远县毗连,西部和西北部与淮南市、蚌埠市接壤。

境内处于中国东部湿润季风区内,淮河以南属北亚热带,淮河以北属暖温带,这样两种气候之间除地理位置上有一河之隔外,并无截然不同的界线。

处在北亚热带向暖温带渐变的过渡带内,在气候上就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点,其表现为终年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水热同季,干冷同期,无霜期较长,但雨量季节分配不均且略显不足。

扩展资料:

滁州市的历史沿革

早在远古时期,先民们就在滁州这片土地上集耕耘、生息繁衍。考古发现多处新石器时期的文化遗址。如濮家墩、侯家寨等遗址出土的先民生活使用的原始器具印证着历史年轮。

夏商周时期,这里分布着一些部落方国,有钟离国、椒国等。“淮夷”部族经过长期开发和征战,逐步融入中原华夏文明。

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正式设立滁州建置,州治在今滁州市区,隶属于扬州江都郡。

唐朝时市境属淮南道。唐武德三年(620)年复置滁州,领三县,即清流、全椒、永阳(治今滁州市区)。钟离、定远、招义(三县隶濠州,治今凤阳县)、天长(隶泗州)。

其中永阳县建置于景龙三年(709年),五代十国时期改永阳县为来安县。天宝元年(742年)改滁州为永阳郡属淮南道扬州。天宝七年(748年)因改唐玄宗诞日“千秋节”为“天长地久节”,千秋县亦更名为“天长县”。

五代十国时期(907—960年),滁州先置于唐末淮南节度使杨行密建立的吴国统治,后为南方“十国”的南唐所辖。937年杨行密部将徐温养子徐知诰(原名李升),夺取吴,都金陵,建国南唐。

滁州成为拱卫金陵的江北重镇,南唐同光元年(923年)在滁州西北关隘处建清流关,雄伟险要,扼南北交通。

元朝创立行省制,市境先后属江浙行省之扬州路滁州,河南江北行省之扬州路滁州(辖今市区和全椒、来安二县)、安丰路濠州(辖今凤阳、定远二县)、淮安路泗州(辖今明光、天长二县)。

明朝时期,滁州为南京直隶州,直隶于南京(治应天府,今南京市),领来安、全椒二县。其他州县为凤阳府管辖。

清朝实行省、道、府、散州四级行政体制,市境初属江南省左布政使司。康熙六年(1667年)置安徽省后,改属安徽省,至清末,凤阳、定远属凤阳府;明光、天长属泗州直隶州(治今泗县县城);来安、全椒及市区属滁州直隶州(治今滁州市区)。

民国二年(1912年),安徽省废道、府、州、厅,各县直属省府,滁州改为滁县,直属安徽省。北洋实行省、道、县行政体制,市境各县均属安徽省淮泗道,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析盱眙、滁县、定远、来安等县地置嘉山县。

同年安徽省划分为10个行政专员督察区,其中滁县、来安、全椒、嘉山、天长属第五专区(专署驻滁县),其余属第四专区。

滁州市人民—县区概况

来安县属于安徽省滁州市。

来安县,隶属安徽省滁州市,地处长江三角洲腹地,安徽省东部,滁州市东部,介于东经118°20′—118°40′,北纬32°10′—32°45′之间,县境东邻天长市和江苏省南京市区,西接滁州市、明光市,南连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北与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比邻,全县总面积1481平方千米。

来安县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北部为丘陵、南部为岗坳相间的波状平原,缓丘零星分布;滁河、沛河、新来河两侧为较广阔的河谷平原。全县海拔高度小于220米,相对高程大于100米。境内地貌类型分为丘陵、阶地、河漫滩三种。面积分别约占全县面积的30%、40%、30%。

历史沿革: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1月22日,来安县全境解放,属皖北行署滁县专区。

1952年4月12日,属安徽省滁县专区。

1956年1月12日,属安徽省蚌埠专区。

1961年4月13日,属安徽省滁县专区。

11年3月29日,属安徽省滁县地区。

1993年1月,属安徽省滁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