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四光预言地震的四大城市是哪些?这个可信吗?

2.地震是无法预报的,但却可以预警,那地震预警有什么用呢?逃跑还来得及吗?

3.我国成功预报地震的实例有哪些?

四川即将发生9级地震 2020是真的吗_预测四川9级地震

有,肯定有,地震和刮风下雨一样,都是一种自然现象,在它来临之前是有前兆的,特别是强烈地震,在孕育过程中总会引起地下和地上各种物理及化学变化,给人们提供信息,只要人们认真观测并掌握地震前兆的规律,地震预报总有一天会实现。

在地震预报方面,我国地震工作者已经取得可喜的成绩。15年2月4日海城7.3级地震时,我国做出了成功的预报,这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成功的地震预报。在其后又成功地预报了16年5月29日云南龙陵7.3级地震和16年8月16日、8月29日在四川松潘、平武之间发生的两次7.2级地震。最近十几年又有几次较好的地震预报。成功的地震预报不但极大地减轻人员伤亡,而且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些震例说明地震是有前兆的,是可以预测、可以预防的。

在震前的一段时间内,震区附近总会出现一些异常变化。如地下水的变化,突然升、降或变味、发浑、发响、冒泡。气象的变化,如天气骤冷、骤热,出现大旱、大涝,电磁场的变化、临震前动物、植物的异常反应等等。根据这些反应进行综合研究,再加上专业部门从地震机制,地震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生物变化、天体影响及气象异常等方面利用仪器观测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可以对发震的时间,地点和震级进行预报。如海城15年的7.3级地震的成功预报,就是一例。但是,由于地震成因的复杂性和发震的突然性,以及人们现时的科学水平有限,直到目前地震预报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在世界上尚无一个可靠途径和手段能准确的预报所有破坏性地震。为此各国地震工作者和专家都在努力探索。

但是,地震预报是当代科学难题之一,地震预报远没有过关,还停留在半经验半理论阶段,全球每年在陆地上发生的几次七级以上地震及我国近些年发生的一些中强地震、特别是16年唐山7.8级大地震都未能作短临预报。这些地震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灾难。因此,地震预报需要全世界科学家的共同合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需要地震工作者几代人的艰苦奋斗才有可能最终在理论上攻克。

李四光预言地震的四大城市是哪些?这个可信吗?

地震局应该有反应到。

人类对地震的预测随着计算机的提升已经大大提高了,但是如同对天气的测预一样,在自然界面前,地震的预测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主要表现在:

1、预测提前期很短,人类主要是通过对地震前期的一些小震波来判断地震的时间与强度,但仍然无法准备确定时间、震中点以及地震距地表距离。

2、地震的破坏与本身强度级别有关,但也与当地地质结构、震中距地面距离、房屋建筑结构等等有关。

3、即使预测有大地震发生,作出人员在面积撤离仍然是政治家最头痛的一件事,因为在地震发生前没有人绝对可以预测破坏程度,可以要求人们准备,但无法在地震前全员大面积撤离。

4、地震与人的麻痹思想有关,许多人一生并不曾经历地震等自然灾难,对地震的破坏心里认识不足,而许多地震又是发生在夜里,这会更大的增加受伤人数。

地震是无法预报的,但却可以预警,那地震预警有什么用呢?逃跑还来得及吗?

李四光地震预言并不存在,这个是不可信的。

李四光先生11年去世,他在世时,地震科学界从没有所谓“四大地震”的论述,社会上也没有”四大地震“的传说。

70年代中期特别是唐山大地震后,“四大地震”的说法才开始在社会上流转。而后多年来,民间一直流传着“李四光预言四大地震”的说法。其实这第四个的XX是个筐,一般就是地震谣言传播者所在的地区,经常频繁地被变换成近乎全国各地“中枪”的地区。

所以,在这里也提醒大家,但凡看到明确某地将于某时发生某级地震的消息,必然是谣言,切勿传播。

地震逃生知识

1、卧室

千万别钻床底下。地震后房屋倒塌有时会在室内形成三角空间,这些地方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其为避震空间,它包括床沿下、坚固家具下、内墙墙根、墙角等开间小的地方。以前人们认为钻到床底下最安全,但床底下能躲不能逃,并非最佳的躲藏之处。躲藏地点离门近点,门最好打开,可以背靠在门框上,手抱头,待地震结束时准备随时转移。

2、客厅

客厅是四通八达没有堆积物的地方,地震中,应把客厅当成安全的转移地带。逃生用具应放在客厅明显处,方便逃生时及时拿起逃生。

3、卫生间

地震时,尺度越小的房间越安全,尺度越大震动越大越容易倒塌。卫生间的墙多是承重墙,房顶坠落物少,相对更安全。

我国成功预报地震的实例有哪些?

定义地震预测的三个要素:时间、地点和强度。这三者都能达到所谓的预测,其中一个是错误的,这就是所谓的暗中射门。如果地震可以预测,国家会宣布。有了有组织的,就不会有混乱。设一个城市预测明天下午3点某处发生6级地震。我认为我们根本不需要惊慌失措,在地震发生之前,把建筑外面的空地打开,比如地震可以。为什么恐慌?如果发生9级地震,肯定会有紧急预案,如何撤退,撤退到哪里,谁留下来有安排,现在发出台风警报有人紧张吗?

这只是早睡早起的问题。如果明天发生地震,地震发生在哪里,地震规模有多大,那么地震就会变得混乱。或者上海将在2个月内发生9级地震,具体时间尚不清楚。但这甚至不是一个预测。当新闻报道有同胞在九寨沟地震中遇难或受伤时,我非常生气。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在休息时间,这也是。如果科学还没有达到预先预测的水平,至少要规范建筑啊。2008年,当我在重庆中学读书时,地震在宿舍墙上造成了一道大裂缝。这个建筑区域确实需要更多的监管,比如通过加强巩固或法规甚至法律来建设,肯定可以减少伤亡。至少日本做得比我们好。

利用目前的技术,地震不再需要预测,自2012年6月以来,地震实际上已经很容易确定。然而,为什么地震可以直接确定,但不能预测?主要原因是我国国情之间的关系,因为没有资金用于科学技术能力进行地震预测,所以地震预测团队无法组建,即使可以组建团队,那么防震减灾法也不允许团队上报地震。中国没有实际的地震报告能力的单位或机构,每年都可以得到大量资金的漂流。地壳深部的不可接近性。因为地震发生在十公里或二十公里深的地方,我们无法建立仪器来观测地下深处,这限制了我们对地震过程的理解。我们只能在地面上放置一些站点,数量有限,密度相对较低。地下的物理和化学状态只是一些经验推测,用这种推测研究和预测地下深处的地震过程在理论和技术上都有很大的局限性。

(一)15年2月4日辽宁海城地震15年2月4日辽宁海城7.3级地震的成功预报,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海城地震被中国地震界视为里程碑式的,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准确预报的强震。联合国迄今为止只承认了这一个准确预报的地震案例。海城地震的成功预报使可能导致超过10万人的死亡人数降低到1300多人。

15年2月3日,工作于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的李志永,结束了对沈阳水库一个月的观测后,到营口探亲。2月4日早上,营口发生了有感地震,他赶到营口市科技局和地震办参与工作。根据地震台源源不断报上来的数据,他在2月4日中午做出了一个重要的推测,在2月4日晚12点左右可能会发生7级以上的大地震。

在做出这次短临地震预报前,该区地震也引起和工作部门的重视。14年6月院转发的中科院的69号文件中,锁定了几个可能发生地震的地区,京、津、唐、渤、张,“立足有震,提高警惕,防备六级以上地震的突然袭击……”。营口地区不断出现地震前的征兆,当地的地震工作者一再推测和锁定大地震可能发生的时间。15年1月,辽宁省革命委员会发布了地震情况通报:丹东、营口、旅大、盘锦地区有发生5.0~6.0级地震的可能。从2月1日到2月3日,地震监测设备监测到小震增强。

2月4日凌晨,辽宁省革命委会地震办公室发布简报称,即将发生5.0级以上地震。2月4日早晨7点50分,一场4.8级的地震发生了。这场地震让李志永和近一个月在水库的观测结果以及9年前在邢台地震中所取得的重要经验联系起来。下午市里有个关于地震的紧急会议,李志永的这个推论被在会议上传达,会议要求通过街道办等基层组织传达给市民。

在海城地震发生之前的那天下午,居民被通知,晚上可能有大地震,必须做好抗震准备,睡觉不能关灯锁门,有的地方甚至通知放映露天**,建议居民不要进屋睡觉等。

(二)16年5月29日云南龙陵地震16年5月,云南龙陵发生了7.3级和7.4级两次地震。这两次地震都是有预报的。10年5月龙陵地震办成立,13年曾预报3年内龙陵会发生5.0~6.0级地震的可能性。15年又预报1年内会发生5.0~6.0级的中期地震预报。16年4月上旬,土、地、电有异常。4月下旬,水及电流等出现同步异常,经过反复会商认为在6月1日至10日在龙陵县100千米范围内,可能发生5.0~6.0级的地震,并将会商结果上报保山地震办,同时向县委办公室汇报了短期预报情况。5月29日19点左右在龙陵发生5.2级前震,这时在家的李文煌、赵松茂两人紧急会商认为:“大震还在后头。”李文煌马上找到主管的县委副书记,当时的县委书记杨茂春得到消息后,迅速跑到地震办,赵松茂紧急告诉他“大震还在后头”。杨茂春听后,马上回去第一个电话就是让县医院马上疏散,第二个电话告诉**院停止放映,人员要疏散。赵松茂抓紧起草地震预报广播稿。当时李文煌在室外突然看到一条橘红色光带在西北边出现。当即判断这是大震前兆,并跑回值班室敏捷地拉响了警报,紧接着李文煌拿着赵松茂写好的预报广播稿向广播站奔去,行走在途中(19点58分)第一次大地震发生了,广播站被震坏了播不出去。

龙陵地震办对这次大地震做了长中短期预报,基本上是成功的。因此受到院办公厅的通报表扬,办公室受到中央慰问团团长、副总理吴桂贤的亲切慰问。

(三)16年8月16日四川松潘、平武地震16年8月16日、22日和23日松潘、平武发生7.2级、6.7级和7.2级地震,震前地震部门作了预报,取了防御对策和措施,减少了损失。

15年11月20日至25日,四川省召开地震趋势会商会议,提出“16年上半年松潘、茂汶地区存在发生6级左右地震的危险”。16年1月,全国地震趋势会商会议肯定了上述意见。2月,国家地震局在《关于16地震趋势的意见》中,指出“在川、青、甘交界一带存在发生较强地震的背景下,尤为值得注意的地段是川北的松潘至茂汶一带”,并将其列为全国第二重点加强监视的危险区。

16年6月12日,省地震部门向国家地震局、四川省计委、四川省军区呈报了《关于我省近期震情报告》,提出了“近1~2月内,我省龙门山断裂带中南段,即茂汶、川北—宝兴、天全、芦山一带可能发生6级地震”的意见。6月14日,省地震部门召开了紧急会商会议,发出了《地震简报》第二期,提出了龙门山断裂带中南段,茂汶、北川至康定在1~2个月内,特别是6月下旬要注意,可能发生6.0级左右地震的预报意见。当时提出,主要注意两个地区:一是茂汶、北川、汶川一带,二是天全、泸定一带。第2期地震简报发出后,四川省委和国家地震局对此非常重视。6月22日,成都召开了南北地震带中段近期地震趋势会商会议,认真分析和研究了各种异常资料,进一步提出了近1~2个月内(8月底以前)龙门山断裂带中南段有发生6.0级或6.0级以上地震的危险。四川省委根据省地震部门的汇报和会商中一些同志认为有7.0级以上地震的意见,在川委发(16)30号紧急通知中明确提出“我省龙门山断裂中南段近期可能发生7级以上破坏性地震”,对测、报、防、抗、救作出部署,要求阿坝、绵阳、温江、雅安、甘孜等地、市、州及有关各县加强党对防震工作的领导,扎扎实实地做好本地区的防震工作。

16年7月31日、8月5至6日,四川省地震部门连续召开了专群结合的震情会商会,对专业台站和群众测报资料、宏观异常等进行了分析,并于8月2日、7日接连发出《地震简报》第五、六期,指出在8月份,特别是8月13日、17日、22日前后,在龙门山断裂中南段,茂汝、北川或康定、泸定一带可能发生6.0级或6.0级以上甚至7.0级左右地震。四川省委立即指示四川省防震指挥部和四川省地震办公室于8月12日凌晨紧急电告绵阳、阿坝、温江、成都等地、市、州和各地震台站,并转地震危险区各县,自8月12日凌晨起进入临震戒备状态,要求做好人畜转移,邮电、交通、物资、卫生等部门及有关部队做好应急准备,一旦地震发生,立即奔赴灾区进行抗震救灾。

这次地震预报的成功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减少了人员伤亡,3次地震仅造成38人死亡,重伤150余人,伤600余人。若无预报和预防,人员伤亡数将是数倍或更多。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和缓解了唐山地震的负面效应,取得了人们和社会对地震科技人员和防震减灾工作的理解和信任,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友人的赞扬和高度评价,为国家争得了光彩和荣誉,推进了国际的学术交流,先后接待了日本、美国等14个国家的地震代表团21批次。培养锻炼了一支地震科技队伍,先后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四川省科学大会奖、四川省科技成果一等奖和国家地震局科技成果一等奖。

(四)16年11月7日四川凉山州盐源县强震16年11月7日,四川凉山州盐源县发生6.7级强震。同年12月13日,在原震区附近又发生了6.4级地震。本次地震的成功预报,为地震预报提供了很好的实例。

盐源—宁蒗地区中强地震与龙门山地震带北段松潘和南端康定地区强震的对应关系、地壳垂直形变长趋势异常、地电阻率趋势性异常、理塘毛垭温泉趋势性异常等异常综合分析研究,在16年9月中旬,四川省地震局召开的川西南地区震情会商会议上正式提出:16年冬天年底以前,川滇两省相邻盐源、宁蒗一带地区,有可能发生5.0~6.0级地震,应认真注意监视。

在短期预测意见提出后不久,趋势性异常即开始出现转折,并不断加速上升。地磁低点位移预示可能发生地震的时间已不远了。接着11月1日和2日又先后出现了西昌台水氡突跳和地磁日变形畸变的突出临震前兆异常。认为时机已到,立即组织地震综合分析预报组会商,经分析研究讨论,提出川滇两省相邻盐源与宁蒗一带地区,在11月10日以前最晚15日,有可能发生5.0~6.0级地震的临震预测意见,并立即上报了四川省地震局。

16年10月7日,地磁普遍出现低点位移。出现的台站有四川西昌、米易、攀枝花、马边、康定、道孚、甘孜、郫县、马尔康、松潘10个台和云南的下关、昆明、思茅、通海4个台及甘肃兰州、天水2个台共计16个地磁台。其中多数台在14点出现,4个台出现在15点和13点时间。

四川省地震局接到会商意见后非常重视,省地震局领导指示,通知西昌地震中心站和凉山州地震办公室,要他们认真做好监视,并立即向州领导汇报,注意加强预防。11月7日盐源地区就发生了6.7级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