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卫星遥感监测台风时,如何获取台风的经纬度位置

2.监测台风的主要地理信息技术

台风实时监测系统_台风实时监测路径

监测台风移动路径主要应用的是GIS地理信息技术。

GIS技术(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地理信息系统)是多种学科交叉的产物,它以地理空间为基础,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实时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的地理信息,是一种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其基本功能是将表格型数据(无论它来自数据库,电子表格文件或直接在程序中输入)转换为地理图形显示,然后对显示结果浏览,操作和分析。其显示范围可以从洲际地图到非常详细的街区地图,显示对象包括人口,销售情况,运输线路以及其他内容。

GIS是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它是在计算机硬件、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集、储存、管理、处理、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是近些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空间信息分析技术,在与环境应用领域中,它发挥着技术先导的作用。

GIS技术不仅可以有效地管理具有空间属性的各种环境信息,对环境管理和实践模式进行快速和重复的分析测试,便于制定决策、进行科学和政策的标准评价。

而且可以有效地对多时期的环境状况及生产活动变化进行动态监测和分析比较,也可将数据收集、空间分析和决策过程综合为一个共同的信息流,明显地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为解决环境问题及保障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卫星遥感监测台风时,如何获取台风的经纬度位置

其系统有地震监测预警系统、暴雨洪水监测预警系统、台风监测预警系统、林火监测预警系统等。

1、地震监测预警系统:通过地震传感器网络实时监测地震活动,提前几秒到几十秒发出地震预警,以便人们有时间取避险措施。

2、暴雨洪水监测预警系统:通过气象雷达、水位传感器等设备实时监测降雨量、河水水位等指标,提前预警洪水灾害,帮助人们及时疏散和取防护措施。

3、台风监测预警系统:通过气象卫星、雷达等设备实时监测台风轨迹、强度等信息,提前预警台风来袭,以便人们做好防护准备。

4、林火监测预警系统:通过红外传感器、气象站等设备实时监测森林火灾情况,提前预警火灾,以便人们及时扑灭火源。

监测台风的主要地理信息技术

基于图像特征的方法和辐射计数据的方法。

1、基于图像特征的方法:通过卫星图像中台风的云系特征,如云团规模、形状、温度等进行分析,进而确定台风的经纬度位置。

2、基于辐射计数据的方法:卫星上安装的辐射计可以获取大气层某些物理量的数据,如海表温度、湿度等。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确定台风的位置信息。

监测台风的主要地理信息技术是全球定位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是一种以人造地球卫星为基础的高精度无线电导航的定位系统,它在全球任何地方以及近地空间都能够提供准确的地理位置、车行速度及精确的时间信息。GPS自问世以来,就以其高精度、全天候、全球覆盖、方便灵活吸引了众多用户。

GPS不仅是汽车的守护神,同时也是物流行业管理的智多星。随着物流业的快速发展,GPS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继汽车市场后的第二大主要消费群体。GPS是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历时20年,耗资200亿美元,于1994年全面建成,具有在海、陆、空进行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功能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

定位原理

1、伪距测量及伪距单点定,伪距测量就是测定卫星到接收机的距离,即由卫星发射的测距码信号到达GPS接收机的传播时间乘以光速所得的距离。伪距法单点定位,就是利用GPS接收机在某一时刻测定与4颗以上GPS卫星的伪距,及从卫星导航电文中获得的卫星瞬时坐标,用距离交会法求出天线在WGS-84坐标系中的三维坐标。

2、载波相位测量及载波相位定位,载波相位测量是测定GPS卫星载波信号到接收机天线之间的相位延迟。GPS卫星载波上调制了测距码和导航电文,接收机接收到卫星信号后,先将载波上的测距码和卫星电文去掉,重新获得载波,称为重建载波。GPS接收机将卫星重建载波与接收机内由振荡器产生的本振信号通过相位计比相,即可得到相位差。

3、实时差分定位,GPS实时差分定位的原理是在已有的精确地心坐标点上安放GPS接收机(称为基准站),利用已知的地心坐标和星历计算GPS观测值的校正值,并通过无线电通信设备(称为数据链)将校正值发送给运动中的GPS接收机(称为流动站)。流动站利用校正值对自己的GPS观测值进行修正,以消除上述误差,从而提高实时定位精度。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全球定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