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气象部门以多长时间内的降水量来区分雨的大小

2.中雨降水量多少毫米每秒

3.谁知道天气预报上说的降雨量是怎么算的

4.怎么根据雨量区分小雨,小到中雨,中雨,中到大雨,大雨,大到暴雨?

5.大雨中雨小雨怎么区分?

24小时天气预报降水量_天气预报24小时降水概率

小雨的降雨量:24小时内降水量不超过10毫米。

小雨是指24小时内降水量不超过10毫米的雨。小雨是指24小时内降水量不超过10毫米的雨。小雨表示“不大的雨”,特点是雨点清晰可见,没漂浮现象,下地不四溅,洼地积水慢,屋上雨声微弱,屋檐只有滴水,不带伞能在雨中短距离行走而不至于把衣服全淋湿。

小到中雨为5毫米~18毫米,中雨为10毫米到25毫米,中到大雨为18毫米~38毫米,大雨为25毫米到50毫米,大到暴雨为38毫米~75毫米。24小时内雨量超过50毫米的称为暴雨,超过100毫米的称为大暴雨,超过200毫米的称为特大暴雨。

如下:

日降雨量在10毫米以下为小雨;日降雨量10-24.9毫米为中雨;降雨量25-49.9毫米为大雨。降雨量指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经融化后)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

降水量以mm为单位,气象观测中取一位小数,它可以直观地表示降雨的多少。通常说的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一般以日降雨量衡量。

其中小雨指日降雨量在10毫米以下;中雨日降雨量为10-24.9毫米;大雨降雨量为25-49.9毫米;暴雨降雨量为50-99.9毫米;大暴雨降雨量为100-250毫米;特大暴雨降雨量在250毫米以上。

降雨量一般用雨量筒测定,所以降水量中可能包含少量的露、霜和淞等。气象学中常有年、月、日、12小时、6小时甚至1小时的降水量,6小时中降下来的雨雪统统融化为水,称为6小时降水量;24小时降下来的雨雪统统融化为水,称为24小时降水量;一个旬降下来的雨雪统统融化为水,称为旬降水量……

一年中,降下来的雨雪统统融化为水,称为“年降水量”。液态降水量称为雨量,有时两者也作为同义词。单位时间的降水量称为降水强度,常用mm/h或mm/min为单位。单位时间的雨量称为雨强。把一个地方多年的年降水量平均起来,就称为这个地方的“平均年雨量”。

例如,北京的平均年雨量是532.0毫米,上海的平均年雨量是1166.1毫米。降水现象是指云中液态水或固态水向地面降落的一种天气现象,准确测量降水对于天气预报、气候分析以及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预警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国气象部门以多长时间内的降水量来区分雨的大小

日常天气预报中所指雨量的大小,是根据24小时降雨量的多少来划分的,具体为24小时内总降雨量:

0.1——9.9mm为小雨;

10——24.9mm为中雨;

25——49.9mm为大雨;

50——99.9mm为暴雨;

100——249.9mm为大暴雨;

≥250mm为特大暴雨。

中雨降水量多少毫米每秒

中国气象部门是以24小时内的降水量来区分雨大小的。

在气象上用降水量来区分降水的强度。可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小雪、中雪、大雪和暴雪等。而不是像有些人想的那样,雨下得急就是大雨,下得缓就是小雨。

中国气象局规定:24小时内的降雨量称之为日降雨量,凡是日雨量在10毫米以下称为小雨,10.0-24.9毫米为中雨,25.0-49.9毫米为大雨,暴雨为50.0-99.9毫米,大暴雨为100.0-250.0毫米,超过250.0毫米的称为特大暴雨。

另外,夏季常听到的阵雨或雷阵雨,从量级上划分是属于小雨的量级。为了更详细的划分降水量级,天气预报中还经常用到小到中雨,中到大雨,大到暴雨等。

雨大小的分类:

1、小雨:1d(或24h)降雨量小于10mm者。

2、中雨:1d(或24h)降雨量10~25mm者。

3、大雨:1d(或24h)降雨量25~50mm者。

4、暴雨:1d(或24h)降雨量50~100mm者。

5、大暴雨:1d(或24h)降雨量100~250mm者。

6、特大暴雨:1d(或24h)降雨量在250mm以上者。

谁知道天气预报上说的降雨量是怎么算的

一般指日(24小时)降水量10-24.9毫米。

雨落如线,雨滴不易分辨;落硬地四溅;洼地积水较快;屋顶有沙沙雨声;12小时内降水量 5~15mm 或24小时内降水量10~25mm的降雨过程。

在气象学上,降水等级的划分是根据降水量确定的,一般在24小时内,降水小于10毫米为小雨,10-24.9毫米为中雨,25-49.9毫米为大雨,50-100毫米才为暴雨,大于100毫米的就是大暴雨了。

“降水量”这个气象术语,在日常的天气预报中经常可以听到,很多人一听降水量就觉得是要下雨了,其实这是很狭隘的概念。从空中降下的雨、雪、冰雹等,气象部门统称为“降水现象”。在一定时间内,降落到水平面上,定无渗漏,不流失,也不蒸发,累积起来的水的深度,称为降水量(以毫米为计算单位)。

怎么根据雨量区分小雨,小到中雨,中雨,中到大雨,大雨,大到暴雨?

是以24小时降雨量的累积总量计算的,计算单位:毫米。

小雨是指24小时内降水量不超过10毫米,小到中雨为5~16.9毫米,中雨为10~24.9毫米,中到大雨为17~37.9毫米,大雨为25~49.9毫米,大到暴雨为38~74.9毫米,24小时内雨量超过50毫米的称为暴雨,超过100毫米的称为大暴雨,超过250毫米的称为特大暴雨。

大雨中雨小雨怎么区分?

雨量等级区分:

微雨:是指在24小时内,降雨量小于0.1毫米,为人们通称的“毛毛雨”。

小雨:是在24小时内,雨量在0.1至10毫米,可淋湿衣服,马路有少量积水,泥土地面全湿,但无积水现象。

中雨:是在24小时内,雨量在10至25毫米,可听到雨声,洼地有少量积水现象。

大雨:是在24小时内,雨量在25至50毫米,雨声激烈,水沟流水很快。

暴雨:是指24小时内出现大量降水,雨量大于50毫米。

大暴雨:24小时内雨量达到100毫米以上。

特大暴雨:24小时内雨量超过200毫米以上。

阵雨:这种雨的开始与停止,都是很突然的。降雨最急的时间很短,强度变化急剧。因此,阵雨的名称是由降雨的性质而不是由降水的量来决定的,其下降的量有时可能很少。雨主要是降自积雨云并有时伴有雷暴。

雨量释义:从气象学上的角度来讲,所谓雨量,就是在一定时段内,降落到水平面上(无渗漏、蒸发、流失等)的雨水深度。用雨量计测定。以毫米为单位。气象台站在有降水的情况下,每隔6小时测量一次。

雨量表示方法:

等雨量线:天气图上,雨量相等各点的连线。它表示雨量分布的特点。可由等雨量线状况,分析出雨区变化、雨量梯度和大小暴雨区等。

雨量图:某一给定时段内某一地区的降水量分布图,可分年、季、月、旬、日或特定时段的雨量图。天气分析中所用的时段较短,如24小时雨量图,用以观察与降水有关的天气系统的移动与发展变化。长期天气预报和气候分析中所用的时段则较长,如年、季、月或更长时段的雨量图,以观察长期天气变化和气候变化。在农业气象工作中,主要用某些作物某些生长发育阶段的雨量图。

我国年降雨量:

我国台湾省北端基隆南侧的火烧寮,1906~1944年38年的平均年雨量最高达6557.8毫米,1912年曾出现过8409.0毫米的记录。一般认为,这是我国年雨量的最高记录。火烧寮之所以雨量特别多,主要原因就在于它位于中央山脉的北坡,冬半年面迎从东海上来的潮湿季风,气流稍一抬升便大雨倾盆。其次是西藏自治区东南部、雅鲁藏布江下游河谷中的巴昔卡,1931~1960年30年平均降雨量高达4495毫米。以下是:台湾省的东兴,2646.7毫米;琼中,2340.9毫米;云南省的金平,2267.3毫米。

我国年降雨量最少的地方,大都出现在西部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青海省。其中新疆的吐鲁番盆地、塔里木盆地和青海省的柴达木盆地等,是我国气候最干燥的地区,年雨量一般在25毫米以下。例如塔里木盆地南缘的且末,年雨量为18.6毫米;若羌为17.4毫米;吐鲁番16.4毫米;塔里木盆地中的冷湖17.6毫米。新疆天山东端靠近中蒙边境的伊吾淖毛湖(海拔498.3米),年平均雨量最少,只有12.0毫米。但这还不是我国气象站中雨量最少的地方,最少的地方在吐鲁番盆地西侧的托克逊(海拔不到1米),年雨量平均只有6.9毫米。据报道,在吐鲁番盆地南部寸草不生的却勒塔格荒漠等地区,有些年份甚至终年滴雨不降。

小雨是指24小时内降水量不超过10毫米的雨。小到中雨是指24小时内降水量为5毫米~18毫米的雨。中雨是指24小时内降水量为10毫米~25毫米的雨。中到大雨是指24小时内降水量为18毫米~38毫米的雨。大雨是指24小时内降水量为25毫米~50毫米的雨。大到暴雨是指24小时内降水量为38毫米~75毫米的雨。24小时内雨量超过50毫米的称为暴雨。24小时内雨量超过100毫米的称为大暴雨。24小时内雨量超过200毫米的称为特大暴雨。在天气预报用语中,不同的说法有不同的含义。比如,“零星小雨”指降水时间很短,降水量不超过0.1毫米。“有时有小雨”意即天气阴沉,有时会有短时降水出现。“降雨”指的是在夏季降水开始和终止都很突然,一阵大,一阵小,雨量较大。“雷阵雨”则是指下阵雨时伴着雷鸣电闪。“局部地区有雨”指小范围地区有降水发生,分布没有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