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俄罗斯很冷吗?

2.上扬斯克和莫斯科的气候各有什么特点

3.亚寒带针叶林气候的代表区域

女生会有多爱一个男生_俄罗斯上扬斯克天气

如您决定去奥伊米亚康,那么请准备如下行程:大型干线客机、螺旋桨飞机、然后再开8000多公里的汽车!如此遥远的地方,应该是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但数十年来,但世界气候研究中心和全球60多国的地理探勘专家,轮番光顾这里,不因为别的原因,只是这里世界上最寒冷却还有人居住的地方!

奥伊米亚康,永冻的国度

奥伊米亚康位于俄罗斯联邦萨哈共和国境内,距离莫斯科约5300千米,坐标是北纬63.402,东经142.148,靠近北极圈,是全球最寒冷的两个有人居住之地之一,另一个是上扬斯克,也在萨哈共和国境内。

前往奥伊米亚康之路

到达萨哈共和国首都雅库茨克并不难,但接下来的M56公路旅程会让人崩溃,因为这是前往奥米亚康的必经之路,1953年,前苏联为了运输工业品而修建的高寒地带公路,总长约800千米,但据说有上万名工人死在这条路上,路边经常可以看到埋葬着工人而树立的十字架。

在这里自驾游有几条忠告,不要急打方向和急刹车,这在雪地里开车是常识,但在这里还有一条忠告是不能熄火,超过10分钟就有可能打不着火,包括加油和户外过夜也要一直怠速维持,而且还不能拉手刹,要被冻住!

奥伊米亚康到底有多冷?

据气象观测记录,奥伊米亚康从来没有在每年10月25日到次年3月17日之间升到0°C以上,最冷的记录发生在1926年1月26日,极端低温记录是-71.2°C,不过这个记录被质疑,因为属于非正式记录,实测最低气温是在1933年2月6日,最低温度-67.7°C。

在这种地方,死个人是个麻烦事,今年埋下去,明年挖出来还是原样,甚至去年死去的人到今年埋也来得及,毕竟冬天挖坑实在是太麻烦了,还得用火烤地慢慢化开才能挖地,因此在奥伊米亚康出土的猛犸象是最完整的,甚至你不嫌泥腥味的话,还可以割一块尝尝味道,国内著名考古学家邢立达可是在尝过猛犸肉的。

人的吃穿住行

在我们南方人的印象中,零下十度就是不得了的低温,大家都躲在家里不出去了,到了北方才知道,零下-20°C~-30°C是常态,但在我国也很少有超过-40°C的低温,只要低于零下40°C,基本上户外穿啥衣服都没用了,很快就会透心凉,只要有皮肤暴露,在外部的,那刺痛的感觉,眉毛睫毛胡须都结霜,说个话直哆嗦,就像裸身走进冰库那感觉,所以这-60°C的低温,到底是怎么过日子的?

如何出行?

奥伊米亚康人其实也是怕寒冷的,在低于-50°C~-60°C的条件下,他们也很少外出,除非有特殊情况,一旦外出,那个全副武装,而且尽量将外出时间缩短在20分钟内,否则就会有冻伤风险!但奥伊米亚康有两个奇葩,一个是他们的厕所在户外,前后那个通风啊,简直能让人崩溃。

这就是厕所,而且拉什么冻什么,好自为之!

还有奥伊米亚康-48℃的时候幼儿园才会停课,继续降温到-54℃时小学生才不用上课。居然大人不想出来,还让小学生上课,这要想想在户外等公共汽车是种什么感受,这万一公交车在路上抛锚了咋整?手机都没法用的地方,找谁救援?

奥伊米亚康人的家当然是有暖气的,温暖到他们在家甚至可以穿短袖,不过却不是电热,也不是天然气,一般都是烧木柴或者煤炭取暖,当然自来水管是不可能的,附近有水源(温泉)取水或者直接化雪取水。

吃什么?

奥伊米亚康温度太低,所以不这里也种不出蔬菜水果,有的只是从中国等南方国家进口,经过长途保温运输到这里的大和苹果等比较耐保存的果蔬。

在这里没有活鱼,有的只有冻得硬邦邦的各种冻鱼,从冰下钓起的鱼,往冰面上一扔要不了多久就冻成一个冰坨坨,而更好玩的是这里出售的牛奶也是冰坨坨,因为要是装在瓶子里,那么连瓶子都冻裂。

这是牛奶哦

因为太冷,所以这里的饮食中肉类,黄油以及糖的比例很高,否则根本就无法应对极寒天气身体的消耗,据说俄罗斯大妈就是这么来的,年轻时身体代谢能力强,消耗也大,所以高脂、高糖的饮食没有问题!

但年纪一大身体机能下降,这些高热量的食物全部转变成了脂肪堆积在体内,所以各位如果娶到俄罗斯美女,一定带回国内啊,要清淡饮食好生伺候,保证完美身材到80!

奥伊米亚康的温泉

很多朋友一定对奥伊米亚康的照片中有一个冰天雪地中小水塘的印象颇深,那是村子附近的一眼温泉,奥伊米亚康就是萨哈语中“不冻水”的意思,那眼温泉流出的水,在极寒中依然没有被冻上,所以当地人会带着鹿和特别耐寒的雅库就会到这里来饮水。

奥伊米亚康为什么会那么冷?

奥伊米亚康纬度高所以很冷,但其实俄罗斯有人聚居的地方比奥伊米亚康纬度高的地方比比皆是,但除了上扬斯克可以一拼高下外,其他根本就不是“对手”。

三面环山

奥伊米亚康的冷完全是它周边地形所致,但它背靠常年大风不断的奥伊米亚山地,东西南三面都被包围,是整个迪吉尔卡盆地的入风口,冬季时来自北方高空的极寒气流顺着山谷下降,直接冲入迪吉尔卡盆地,而第一个撞到的就是奥伊米亚康,它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呢?

夏季高温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大环境,奥伊米亚的夏季也出现了高温天,尽管很短暂,但34.6℃(2010年7月28日)已经让这个极寒之地的人感觉太热了,不过另一个极寒之地上扬斯克还更热,2020年6月20日出现38℃的高温天,全年最高温差105.6°C,是世界之最!

奥伊米亚康这个有人居住的地球寒极,除了探险家,旅游户外以及自驾游爱好者到达以外,更多的是科学家,比如国内知名某旅行家前往奥伊米亚康时,唯一的旅馆早已被科研机构预订一空!

吸引他们来到这里的不是绝美的风景,而是寒冷和低温,因为影响低纬度的寒流都是从北极出发的,来自赤道的温暖气流经过长途跋涉到达北极时,早已变成干冷的空气下降,它们在地球自转的影响下围绕极地旋转形成极地涡旋。

这个涡旋会在低纬度暖湿气流的碰撞下变形甚至分裂,会突入低纬度区域形成寒流,这些从北极区域突入低纬度的寒流就会经过西伯利亚,并且由于地球自转科氏力作用形成一条怪异的轨迹,比如影响我国的是从西北方向过来的。而从奥伊米亚经过寒流则大概率会走向北美洲。

但寒流故乡奥伊米亚康的居民都快乐地生活着,我们这些生活在南方温暖环境中的人还有什么好抱怨冬天有多寒冷,还是起来搬砖吧!

俄罗斯很冷吗?

2020年已经是人类走进21世纪的第20个年头,上个世纪的前20年,是人类进入科技时代以来最伟大的一个时代。因为那个时间段出现了一批伟大的科学家,提出了影响人类深远的伟大理论,比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而上个世纪的前20年,虽然人类的科技进步也非常大,但是人们讨论更多的还是生态环境问题。尤其是近年来,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让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表达担忧。尤其是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从年初一直持续到现在的疫情仍然没有停止。

除此之外,进入7月份以来,我国的南方时间更是迎来了大雨的考验,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近一段时间,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降雨量普遍达到400-600毫米,局地更是超过1000毫米,不少网友吐槽今年这是捅了暴雨窝,猛烈暴雨一直下个不停。

在暴雨的猛烈攻击之下,南方的不少地区的水位大幅上升,到达了危险的警戒线。而多地沿岸的一些景观,一些古老的建筑都被洪水淹没。而之所以会出现如此猛烈的暴雨,其实根源还是地球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引起的,尤其是全球气温的不断升高,更是影响巨大。

说起全球气温的不断升高,2020年又是一次次刷新人们的认知。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地球有两个最寒冷的地方,它们就是南极和北极,代表着地球最极端寒冷的气候区域。如果是其它的地方出现高温现象,比如我国很多地方出现38摄氏度以上的高温,这是在当下全球变暖背景下非常正常的一件事。

可如果这种高温气候出现在了南北极,你会怎么想?可能很多人会说,那怎么可能?如果两极地区的温度都能达到38摄氏度,那地球不就完蛋了?虽然我们很不想让这样的事情发生,可是真实的情况却是发生了,而且就发生在上个月。

如果对全球气候比较关注的朋友,相信都知道在6月下旬的北极圈出现了数万年难得一见的可怕高温天气。位于俄罗斯北冰洋沿岸北纬73度的气象站在6月30日气温升至34.3度,大幅刷新北冰洋沿岸地区最高气温纪录、较常年同期偏暖25度以上!而在6月20日前后同样位于北极圈内的东西伯利亚上扬斯克出现38度的惊人高温,打破当地历史纪录。

对于东西伯利亚相信大家不会陌生,这里是北半球最寒冷的地方之一,相信很多朋友经常可以在中央天气预报上听到这样的话:受西伯利亚冷空气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将出现降温。可见,西伯利亚地区的冷空气是非常厉害的,也说明那里是一个非常寒冷的地方。

如此寒冷的一个地方,却在2020年的6月出现了罕见的38摄氏度高温,你说吓人不吓人?的确,这样的高温出现在西伯利亚地区让科学家也感到不可思议。科学家也知道,在全球变暖大背景下,北极地区是目前全球增暖速度最快的区域之一,可是却没有想到,它的增暖速度会如此之快。

虽然西伯利亚的这种高温天气不会持续,但是它传递给人类的一个重要消息却是让我们非常担忧。今年西伯利亚出现了短暂的38摄氏度高温,那么明年这种高温有可能还会出现,甚至持续时间会更长。如果按此恶化下去,那对于整个北极来说可不是一个好消息。

可能很多人认为北极气温不断升高就是冰川融化这一个巨大的影响,可事实上,北极温度的升高,冰川融化只是一个小影响。真正让科学家担忧的是永久冻土的全面复苏,如果对北极有所了解的朋友应该都知道,北极有着世界上规模最庞大的永久冻土层,而西伯利亚地区就是处于永久冻土区域。

永久冻土是地球上非常古老的冰封之地,有可能存在的时间达到了数千万以上。它其中冰封着很多的东西,比如甲烷,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在今年5月份的时候,西伯利亚地区因为气候的变化,永久冻土出现了融化,导致了温室气体泄漏的发生。而这样的在近年来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

上扬斯克和莫斯科的气候各有什么特点

东部的西伯利亚地区是最冷的,冬季气温可达零下50多度。西部的欧洲部分其实还好一点。俄罗斯地域辽阔,境内有多种气候带,由北往南从北寒带到亚热带,从西北端的海洋气候到西伯利亚的剧烈大陆性气候再到远东的信风气候。但大多数地区属温带和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凉爽,春秋季节甚短。上扬斯克和奥伊米亚康两地的极端最低气温曾分别达零下70度和零下71度,成为北半球的“寒极”,7月平均气温从北向南逐渐升高,里海沿岸低地可达25度。年降水200?3000多毫米。冬季几乎全境降雪。

俄罗斯西南部地区分布有地中海气候。

俄罗斯国土面积辽阔,但所处纬度较高,因此分布有大面积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极地气候。

但在俄罗斯西南部黑海沿岸地区分布着小面积的地中海气候。当地亚热带气候特点突出,夏季炎热干旱,冬季温和多雨,是俄罗斯难得的气候宜人的好地方。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的代表区域

转发的.......

地处北极圈以北.居民约2,000.建于1638年,.河港.11月末至次年2月末,昼夜平均气温低于-40℃,绝对最低温曾达-71℃,为北半球寒极之一.也是世界上年温差最大的地区(107.7℃).这里处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中部.

斯科位于俄罗斯平原中部、莫斯科河畔,跨莫斯科河及其支流亚乌扎河两岸.大莫斯科(包括环城公路以内地区)面积900平方公里,包括绿化带共为

1725平方公里.地势平坦,仅西南部有捷普洛斯坦斯卡亚高地(最高点253米).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582毫米,降雪量大,平均年积雪期长达146天

(11月初—4月中),冬季长而天气阴暗.1月平均气温-10.2℃(最低-42℃),7月平均气温18.1℃(最高37℃).全市绿化面积约占总面积的

1/3,是世界上绿化最好的城市之一.从飞机俯瞰莫斯科,映入眼帘的是蓝天下葱绿的树丛和清沏透明的河湖,城市整洁干净.冬季寒冷,最低气温曾达零下43

摄氏度.夏季高温.五月和九月是最好的旅游季节.每年从9月底开始进入寒冷时期直到第二年的5月中旬.从11月底到

4月中旬为降雪时间,冬季结束时降雪深达35cm.

转发的.......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的代表区域是俄罗斯的中西伯利亚。该区大部分地域位于亚洲大陆的东北方,纬度偏北,地势较高,西距大西洋遥远,东离太平洋虽然较近,但东、南侧都有高山屏障,受海洋影响不大;唯北向北冰洋畅开。所以本区气候特点是大陆度特别强,降水量少,比西西伯利亚气候条件更为恶劣,是极端严酷的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冬季,本区地表强烈冷却,太阳辐射量很少,平均每年80千卡/厘米2,气压很高,整个区域基本上被冰洋气团和极地西伯利亚干冷气团控制。冬季气温很低,1月平均气温南部为-20~-27℃,北部为-43~-50℃(在最寒冷的一些日子气温可降至-60~-68℃)。本区1月平均气温竟比同纬度其它地区6~14℃。由于辐射时冷却而产生的逆温度可达千米以上,一些山间盆地谷地更有助于气温的逆增现象。

位于本区东北的东北西伯利亚上扬斯克(位于海拔120米的雅纳河中游谷地)和奥依米亚康(位干印迪吉卡河上游谷地)地区,因处在巨大的上扬斯克—科累马山弧北侧的河流谷地,其东、西、南三面为高山环绕,特别有助于冰洋气团寒冷空气的侵入和下沉停滞,再加之这里地处高纬,所以冬季气温较低,被称作北半球的“寒极”,奥依米亚康(绝对最低气温是-71℃)和上扬斯克(-68℃)有“寒极两个女儿”之称。这里冬季气旋发达,几乎无气旋活动,天气晴朗少云,降水量不多,为30~150毫米,仅占全年降水量的15—25%。

中西伯利亚的夏季气温相对较高,7月平均气温一般在14~16℃,南部个别地区可超过20℃,日平均气温可达11~35℃,连奥依米亚康也曾测得32℃的绝对最高气温。暧季降水量多,占全年降水量的75~80%。

本区年降水量比西西伯利亚少,除了沿叶尼塞河河谷的东部狭窄地带及南西伯利亚山地外,年降水量一般在411毫米以下,而“寒极”地区更少。稀少的年降水量、极大的年较差及大陆度(东西伯利亚的大陆度都在80%以上),说明东西伯利亚是亚洲大陆性气候最强烈的地区。极端严寒的大陆性气候导致本区永久冻士的广泛分布,在北部永冻土深达500~600米,有的地方甚至达到800~1500米,参数山区永冻土厚为200~400米。在南西伯利亚山地的阿尔泰等高山地区也分布着永冻土,且发育有现代冰川,在平原低地区地下冰到处可见。在本区松塔尔—哈亚塔山脉、契尔斯基山脉等地,山地冰川的总面积超过380万平方公里,雪线高2100~2600米,冰舌可下伸至800~2000米处。

由于本区山地颇大的高度,所以气候的垂直带性变化也较明显,尤其是在南西伯利亚山地,如降水分布,在山麓低地年降水量只有300~400毫米,但在2000~2500米处降水量可增至700~1000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