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降水量查询北京_24小时降水量查询

24小时内降水量为10~24.9毫米;12小时内降水量为5~15毫米;1小时内降水量为2.6~8毫米的雨。雨落如线,雨滴不易分辨;落硬地四溅;洼地积水较快;屋顶有沙沙雨声;中雨是在12小时内降水量达5~15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达10~25mm的降雨过程。

雨量的划分:

6小时中降下来的雨雪统统融化为水,称为6小时降水量;

24小时降下来的雨雪统统融化为水,称为24小时降水量;

一个旬降下来的雨雪统统融化为水,称为旬降水量;

一年中,降下来的雨雪统统融化为水,称为年降水量;

把一个地方多年的年降水量平均起来,就称为这个地方的平均年雨量。

雨量的计量方法:

雨量是用雨量器和雨量杯来计算的,雨量器是个圆柱形的开口筒,筒口面积在我国多为314平方厘米(直径20厘米)。为了防止降水蒸发,中上部呈一漏洞型,下部放一储水瓶。为观测方便与上述口径配套有一特制量杯,雨量杯的口径为4厘米,因此每一毫米降水量在雨量杯上的长度为25毫米。

为了连续记录液态降水量,水文气象部门多使用虹吸式雨量计或翻斗式遥测雨量计。它们的记录纸,不但记录了总降水量,还可以判定不同时段的降水量或降水强度。

以在平面收集到的雨水深度表示,准确程度至0.25毫米或0.01寸。有时亦会以升每平方米(1 L m-2=1 mm)表示。在气象统计名词上,雨量又可称为降雨量,即一定时间内之降水累积量,其中,若降水量若小於0.1公厘视为雨迹。

降水量等级划分标准:小雨指24小时内降雨量小于10毫米;中雨指24小时内降雨量在10毫米至25毫米之间;大雨指24小时内降雨量在25毫米至50毫米之间;暴雨指24小时内降雨量在50毫米至100毫米之间;特大暴雨指24小时内降雨量大于100毫米。

降雨量等级的划分是基于降水量的大小,也与地方的气候和地形有关。在不同地区,同一等级的降雨量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在南方地区,由于气候潮湿,相同的降雨量可能会被归为更高的等级,而在干燥的北方地区,相同的降雨量可能会被归为更低的等级。

了解降雨量等级的划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有着很大的帮助。在旅游、出行、农业等方面,都需要根据降雨量等级来做出相应的安排和决策。同时,对于防灾减灾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当地气象部门会根据降雨量等级的划分发布相应的预警信息,提醒人们做好防范措施,减少灾害损失。

总之,降雨量等级是气象学中的重要概念,它的划分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并加以运用。

基本概念及要素:

用雨量计或雨量器测定,以mm为单位。日雨量观测中,可分为24段(1h一次)、8段(3h一次)、4段(6h一次)及1段(24h一段)等4种。日雨量的统计有20~20时和08~08时两种方法。我国电视和广播节目中发布的日雨量为08~08时,代表前一天的雨量。

降雨历时和降雨时间:降雨历时是指一次降雨的持续时间,即一场降雨自始至终所经历的时间。降雨时间是指对应某一降雨量而言的时段长,在此时间内,降雨并不一定是持续的。降雨历时和降雨时间均以min、h计。

降雨强度:指单位时间内的降雨量,以mm/min或mm/h计。降雨面积:指某次降雨所笼罩的水平面积,以km?计。暴雨中心:指暴雨强度较集中的局部地区。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雨量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