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汶川地震,举国轰动,可之前有没有什么征兆呢?

2.四川泸定6.8级地震,有人提前1分钟收到预警,此次的震感如何?

3.四川地震武警官兵什么时间赶到灾区的

5分钟前四川刚刚发生地震_5分钟前四川刚刚发生地震地震

地震预警不等于预报,国内暂无法实现地震预报

专家认为,目前国内已经能够在地震发生后及时发布地震预警,但地震预报是国际上公认难题,国内目前还无法实现。

在本次地震中,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与应急管理部门联合建设的大陆地震预警网在本次地震发生后发布了预警信息。“给宜宾市提前10秒预警,给乐山提前43秒预警,给成都提前61秒预警。”

据介绍,四川省宜宾市、乐山市、成都市、凉山州、德阳市、眉山市、资阳市、雅安市、云南省昭通市等212所学校提前0秒-57秒发出预警。记者发现,去年12月16日,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也发生了5.7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时隔半年,宜宾宁县再次发生地震。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地震预报部研究员晏锐介绍,长宁县地理位置不处于大的地震带上,但也在地震带附近。

目前,国内已经能够在地震发生后及时发布地震预警,但地震预报是国际上公认难题,国内目前还无法实现。“地震预警和地震预报有着本质差别。”晏锐介绍,地震预警是指震中正发生地震但还没有对其周边区域造成破坏前,利用电波比地震波快的原理,在监测到地震后,赶在地震波到来之前,给目标区域提前几秒到几十秒进行预警。预警提前的时间和目标区域与震中的距离有关,离震源越远,能够提前的时间越多。

地震预警系统研发者 汶川震后找亲友筹百万做这事

跑赢宜宾地震的预警系统刷屏网络,而这一系统的研发者也随之走进大众的视野。他就是四川省地震预警重点实验室主任、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所长王暾。2008年回国至今,王暾一直在致力于和地震波“赛跑”。

地震预警系统的研发在2008年就开始了。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时,王暾正在奥地利科学院从事理论物理博士后研究工作。学霸王暾曾先后取得浙江大学工学学士、中科院力学研究所力学博士、美国康涅狄格大学理论物理学博士的学位,他原本的目标是做大学教授。但在看到汶川地震造成的伤亡场景后,出生于四川的王暾萌生了研发地震预警系统的想法。

汶川地震后不到一周,王暾带着从亲友处筹集的300万元,到成都开始了地震预警科研。地震预警靠的就是时间差。地震预警系统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地震发生后地震波传播速度比电波慢的特点,在地震发生后迅速收集震中信号,在地震波到达破坏地区前发出预警。王暾带领团队利用这一原理研发地震预警系统。

2010年底,王暾带领团队完成了地震预警系统的雏形,并把仪器部署在汶川地震余震区进行实验。2011年,国内首次实现手机短信接收地震预警信息,证实该技术基本成功。2012年,汶川电视台开通了国内首个电视预警功能,在地震波到来前,电视会自动跳出弹窗并开始倒计时。

2013年2月云南巧家4.9级地震发生后,王暾研发的地震预警系统实现成功预警,这是国内地震预警系统首次实现对破坏性地震的成功预警。同年4月20日四川芦山7.0级地震发生后,地震预警系统再次成功预警。

此次宜宾地震,系统还绘制了烈度速报图,供、应急部门应急救灾决策。地震发生时,国家地震台网中心、国家减灾中心、国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四川省应急管理厅(应急指挥大厅)、四川省减灾中心、四川省消防总队等安装的应急型地震预警专用终端提前收到地震预警信息,及时应急。

预警时间为3秒时 可减少伤亡14%

初步统计表明,云南省昭通市、四川省宜宾市、乐山市、凉山州、德阳市、成都市、眉山市、资阳市、雅安市等市的学校发出预警,成都市的180个学校、110个社区收到预警,宜宾市、乐山市、成都市13个区县等开通了广电和互联网电视地震预警的区域发出电视地震预警提示。云南省昭通市、四川省宜宾市、四川省雅安市等3个县的4个农村场镇提前7秒-65秒发出预警。“不要小看这几秒到几十秒的时间,”王暾说,研究表明,预警时间为3秒时,可减少伤亡14%,时间为10秒时,减少伤亡39%,时间为20秒时,减少63%。汶川地震时,如果有预警,可以给北川31秒预警时间,青川55秒预警时间。若有这些预警,可以减少死亡2至3万人,即可以减少30%的人员的死亡。

成都高新区与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合作,在60个社区全面启用地震预警“大喇叭”,占成都高新区社区总数的80%。楼顶建有地震预警“大喇叭”的社区,将在地震波及社区前,通过广播提前预警,从而保障社区民众安全、有效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与此同时,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还将通过手机短信、电视等途径向社区居民发布预警信息,实现多途径、广覆盖的地震预警服务。

目前,公众第一时间得到预警消息的主要渠道有:通过广播、电视;在智能手机中安装“地震预警”App,或者安装具有地震预警功能的App;地震预警专用接收终端。

汶川地震,举国轰动,可之前有没有什么征兆呢?

四川省地处中国西南,是一个地震多发区。今天上午,四川境内发生了一次地震,初步测定震级为5.4级。这次地震给当地居民带来了不小的影响,以下是应对地震的操作步骤。

1.保持冷静

地震来临时,首先要保持冷静。如果你正在室内,应该立即躲到桌子下或者门口,保护好头部和颈部。如果你正在室外,应该尽快找到空旷的地方,避免被建筑物、电线杆等物体砸中。

2.疏散人员

地震过后,应该尽快疏散人员。如果你是一名工作人员,应该按照公司的应急预案,组织员工有序地撤离。如果你是一名居民,应该听从当地的指示,前往安全地带。

3.检查房屋

地震过后,应该检查房屋是否受到损坏。如果房屋受到损坏,应该立即停止使用,避免发生二次灾难。如果房屋没有受到损坏,也应该检查电线、煤气等设施是否正常,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4.掌握应急知识

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我们应该掌握一些应急知识,以便在地震来临时能够及时自救。比如,我们应该知道如何拨打紧急电话、如何使用灭火器等。

结尾

地震是一种不可预测的自然灾害,我们无法预测它何时发生。但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应急知识、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减少地震给我们带来的损失。希望大家能够掌握一些应急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10分钟前四川刚刚发生地震,让我们一起为受灾地区祈福,为灾区人民送去温暖和关爱。

四川泸定6.8级地震,有人提前1分钟收到预警,此次的震感如何?

有过征兆,当地群众有发现过,只不过很少人当回事,或者说没有地震的意识。

1、天空飘过地震云

地震云:地震即将发生时,因地热聚集于地震带,或因地震带岩石受强烈引力作用发生激烈摩擦而产生大量热量,这些热量从地表面溢出,使空气增温产生上升气流,这气流于高空形成"地震云",云的头端指向地震发生处。

2、蟾蜍成群过马路,天空成群的老鹰,老鼠不避行人到处乱窜,小鸟集体失踪,猪不进圈四处乱跑

当地震将要发生时,地下的断裂带破裂,除了地震机械波,可能还会因为有地应力场的变化,产生电磁波等,动物们很可能会对这些变化比较敏感,由此产生一些异样的行为。

地震前兆

地震前自然界出现的可能与地震孕育、发生有关的各种征兆称作地震前兆。大体有两类:

微观前兆:人的感官不易觉察,须用仪器才能测量到的震前变化。例如,地面的变形,地球的磁场、重力场的变化,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变化,小地震的活动等。

宏观前兆:人的感官能觉察到的地震前兆。它们大多在临近地震发生时出现。如井水的升降、变浑,动物行为反常,地声、地光等。

地下水异常

①水位、水量的反常变化。如天旱时节井水水位上升,泉水水量增加;丰水季节水位反而下降或泉水断流。有时还出现井水自流、自喷等现象。

②水质的变化。如井水、泉水等变色、变味(如变苦、变甜)、变浑,有异味等。

③水温的变化。水温超过正常变化范围。

④其他。如翻花冒泡、喷气发响、井壁变形等。

生物异常

动物是观察地震前兆的“活仪器”,它们往往在震前出现各种反常

地震先兆之动物行为异常

行为,向人们预示灾难的临近。已发现有上百种动物震前有一定反常表现,其中异常反应比较普遍的有20多种,最常见的动物异常现象有:

惊恐反应:如大牲畜不进圈,狗狂吠,鸟或昆虫惊飞、非正常群迁等。

抑制型异常:如行为变得迟缓,或发呆发痴,不知所措;或不肯进食等。

生活习性变化:如冬眠的蛇出洞,老鼠白天活动不怕人,大批青蛙上岸活动等。

电磁异常

电磁异常是指地震前家用电器,如收音机、电视机、日光灯等出现的失灵现象。最常见的是收音机的失灵、手机信号减弱或消失、电子闹钟失灵等现象。

地声

临近地震发生前,往往有声响自地下深处传来,这就是“地声”。地声一般出现在震前几分钟、几小时、几天或更早;以临震前几分钟出现得最多。

地声的声响与平日人们熟悉的声音不同且多种多样。如:“犹如列车从地下奔驰而来”“似石放连珠炮般的声响”“类似于机器轰鸣声”“狂风呼啸声”“石头相互摩擦声”等等。但是,有时地声也不易与远处传来的风声、雷声、机器轰鸣声等相鉴别。

地光

地光也是临震前的一种宏观现象,中国已在多次地震前观测到,它们一般出现在临震前或震时,也有出现于震前数小时或更早的。

地光的颜色很多,有红、黄、蓝、白、紫等,有的也像电火光。它们的形状各异,有带状光、片形光、球状光、柱状光、火样光等。地光出现的时间一般很短,所以不易观测。鉴别地光也有一定难度,因为它的形状和颜色有时也与电焊光、闪电等有相似之处。

地震来了怎么办

避震原则: (1)不要惊慌。在大地震来临时,要保持镇静,避免惊慌。要克服“惊呆”和“惊逃”两种不良反映。地震时严重伤亡的众多事例,大多是慌忙向外奔跑所致。 (2)伏而待定。要保持镇静,迅速躲到附近最安全的地方,这是从历史的经验和血的教训中总结出来的。 (3)定后转移。在主震之后相对平静的一段时间内,迅速离开藏身之处,转移到更安全的地方。

1、在家里的应急避震措施(2种情况)(1)在楼房的避震措施。如果你在家里(公寓、楼房)遇到地震,应牢记6个字:一判断;二躲避;三疏散。一判断:判断是近震还是远震。如果是远震,看着晃动几秒钟,再去打听这次地震发生在哪里、有多大。如果是近震,首先感到上下剧烈颠动,就要立刻取行动,绝对不能迟疑。二躲避:迅速躲在坚固的床沿旁边,卫生间、小厨房、小储藏间、内承重墙的墙角、墙根、已经固定好的大衣柜的旁边。躲避时,要用随手物件保护头部、捂住口鼻,以免砸伤大脑或被泥沙烟尘呛住。躲避的姿势:身体尽量全区缩小、卧倒或蹲下,随手用物件护住头部、捂住口鼻,另一手抓住一格固定物(墙角或桌角)。如果没有任何可抓的固定物和保护头部的物件,则应该取自我保护的姿势,头尽量向胸部靠拢,闭口,双手交叉放在脖后,保护头部或颈部。三疏散:摇晃一停止,要立刻离开住所,疏散到空旷安全地带。注意:地震时,不要取以下6种行为:

-----不要乘电梯。地震时电梯可能严重变形危及生命,或断电无法逃生。

-----不要到阳台上。建筑物如果受损,阳台最容易毁坏的地方。

-----不要到窗户或外墙边。建筑物如果受损,窗户和外墙是容易毁坏的地方。

-----不要找衣物或贵重物品。生命宝贵,逃生要紧。

------不要在床上或地中央。这属于危险地带。

------千万不要跳楼。事实证明,跳楼的伤害很大。 (2)在平房的避震措施。当判断是近震时,能逃先逃,难逃则躲。能逃先逃:如果你的位置距离房门较近,并且通道畅通,应该立即逃出房外。外逃时,最好头顶被子、枕头、安全帽。难逃则躲:如果你的位置距离房门较远,或者室内房间布局复杂,通道狭窄曲折,外逃困难时,应立即在室内避震。要迅速躲在桌子旁边,床旁边,炕沿下或其他理想的地方。在室内避震时,要远离窗户和房顶大梁,不要靠近碎砖墙体。注意:当打不开房门时,应在室内避震,千万不要破窗而逃,以免被玻璃扎伤。

2、在室外的应急避震措施。(1)在室外活动的人们,要迅速环顾四周,根据所处的位置,快速转移到安全地带,要远离建筑物,特别不要进入建筑物取物或救人。

(2)在街道上的行人,要迅速离开电线杆、路灯、变压器、烟囱、高大建筑物等危险设施、设备和围墙、狭窄通道等。

(3)在过街桥或立交桥下的行人,要迅速远离桥下,跑到开阔的地方,或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近处有利地点躲避。

(4)行使中的司机,要取紧急制动措施,缓慢的逐渐刹车,停靠在路边或宽阔地,车上的乘客要抓住车中的座椅,或就地蹲下,抓住其他牢固的物件。

(5)江河面上的船只,要立即停止航行,或者马上就近靠岸。

(6)在山区的人们,要远离陡崖,密切注意山崩、滑坡、泥石流。当出现这些迹象时,千万不能在其前面往山下跑,应立即横向撤离。

(7)处在石化、煤化、天然气等易爆、有毒的设施附近的人们,要迅速离开,朝污染源的上风处迎风奔跑,当遇到毒气泄漏,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向逆风方向奔跑;当遇到易燃气体泄漏,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地震停止后,向逆风方向跑去,同时切忌使用明火,以防爆炸燃烧。

(8)遇到火灾的人们,要趴在地上,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待地震停止后,逆风向(或垂直风向)匍匐前进,转移到安全地方。

3、学校人员避震

在学校中,地震时最需要的是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冷静与果断。有中长期地震预报的地区,平时要结合教学活动,向学生们讲述地震和防、避震知识。震前要安排好学生转移、撤离的路线和场地;震后沉着地指挥学生有秩序地撤离。在比较坚固、安全的房屋里,可以躲避在课桌下、讲台旁、教学楼内的学生可以到开间小、有管道支撑的房间里,决不可让学生们乱跑或跳楼。

4、在街上行走避震

地震发生时,高层建筑物的玻璃碎片和大楼外侧混凝土碎块、以及广告招牌,马口铁板、霓红灯架等,可能掉下伤人,因此在街上走时,最好将身边的皮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无物品时也可用手护在头上,尽可能作好自我防御的准备,要镇静,应该迅速离开电线杆和围墙,跑向比较开阔的地区躲避。

5、车间工人避震

车间工人可以躲在车、机床及较高大设备下,不可惊慌乱跑,特殊岗位上的工人要首先关闭易燃易爆、有毒气体阀门,及时降低高温、高压管道的温度和压力,关闭运转设备。大部分人员可撤离工作现场,在有安全防护的前提下,少部分人员留在现场随时监视险情,及时处理可能发生的意外,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6、震后自救

地震时如被埋压在废墟下,周围又是一片漆黑,只有极小的空间,你一定不要惊慌,要沉着,树立生存的信心,相信会有人来救你,要千方百计保护自己。地震后,往往还有多次余震发生,处境可能继续恶化,为了免遭新的伤害,要尽量改善自己所处环境。此时,如果应急包在身旁,将会为你脱险起很大作用。在这种极不利的环境下,首先要保护呼吸畅通,挪开头部、胸部的杂物,闻到煤气、毒气时,用湿衣服等物捂住口、鼻;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和其它容易引起掉落的物体;扩大和稳定生存空间,用砖块、术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发生后,环境进一步恶化。设法脱离险境。如果找不到脱离险境的通道,尽量保存体力,用石块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向外发出呼救信号,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动,这样会大量消耗精力和体力,尽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或闭目休息,等待救援人员到来。如果受伤,要想法包扎,避免流血过多。维持生命。如果被埋在废墟下的时间比较长,救援人员未到,或者没有听到呼救信号,就要想办法维持自己的生命,防震包的水和食品一定要节约,尽量寻找食品和饮用水,必要时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

7、震后互救

震后,外界救灾队伍不可能立即赶到救灾现场,在这种情况下,为使更多被埋压在废墟下的人员,获得宝贵的生命,灾区群众积极投入互救,是减轻人员伤亡最及时、最有效的办法,也体现了"救人于危难之中",的崇高美德。抢救时间及时,获救的希望就越大。据有关资料显示,震后20分钟获救的救活率达98%以上,震后一小时获救的救活率下降到63%,震后2小时还无法获救的人员中,窒息死亡人数占死亡人数的58%。他们不是在地震中因建筑物垮塌砸死,而是室息死亡,如能及时救助,是完全可以获得生命的。唐山大地震中有几十万人被埋压在废墟中,灾区群众通过自救、互救使大部分被埋压人员重新获得生命。由灾区群众参与的互救行动,在整个抗震救灾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四川地震武警官兵什么时间赶到灾区的

此次震感较为强烈。远在四川的成都以及重庆部分地区的居民,都能感受到房屋正在剧烈的晃动当中。

自然灾害的表现形式有很多,在所有自然灾害当中,地震所带来的影响无疑是非常巨大的。因为地震会造成人类的建筑大面积被摧毁,除此之外。较为严重的地震,甚至会导致遇难人数的增加。因此,位于高风险地区的居民而言。在日常生活当中,一定要学习最基本的地震保护知识。拥有丰富的求真知识,能够在遇到地震来临的时候,提高自己的生存机会。

四川泸定6.8级地震,有人提前1分钟收到预警。

我国面对地震的监测是非常先进的,因此当地震来临的时候,我国地震监测局将会向周边地区的群众及时发送预警消息。尤其是在此次四川泸定县地区发生里氏六点八级地震之前,周边地区的居民就已经提前一分钟收到了地震预警消息。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民众的逃亡,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经济损失,从而降低人员的伤亡数量。

各地区震感较为强烈。

早在地震发生的前一分钟之前,绝大部分地区的居民已经收到了地震预警消息。尤其是四川成都以及重庆部分地区的居民,在地震发生之后都能够感觉到强烈的震动。甚至有的居民观察到高层的建筑都在剧烈的晃动,而且晃动的幅度较为明显。

一定要时刻注意保护自己。

在收到相关地震预警消息的时候,一定要第一时间做出相应的选择。因此学习地震方面的自我保护知识就显得非常有必要。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尤其是在逃跑的过程当中。要以自己的生命为中心,不能够因为一点点的财产,而做出错误的行为,从而导致人员伤亡。

早一秒抢救,就能多挽救几个生命地震发生后几分钟,武警四川总队就迅速成立了抗震救灾指挥部,火速调集万余官兵分四路向灾区挺进。 震后20分钟,政委王信少将带领先遣组奔赴都江堰勘察灾情。 震后40分钟,总队长王佐民少将指挥3000余名官兵到达都江堰,分10多个点展开救援,不到5个小时,抢救出群众2000余名。 震后20分钟,绵阳支队政治处主任龙训树带领3名先遣队员徒步10多公里到达北川县城。看到北川通往外界的道路被巨石阻塞,通讯线路全部中断,房屋几乎全部震塌,废墟下群众在呼喊救命,龙训树当即命令战士汪文川火速赶回绵阳报告灾情,500多名官兵立即进行救援,组织抢救转移群众7700多人。 早一秒抢救,就能多挽救几个生命。阿坝支队300多名官兵在震后30分钟就火速赶往茂县,官兵们徒步穿过60公里的高山沟谷,跨过一处处泥石流路段,4个多小时急行军抵达茂县,从废墟里救出50多名被埋群众,安置外地游客900多人。地震后汶川与外界失去联系33个小时,汶川中队分兵几路组织群众开展自救互救,在增援部队到达前抢救出600多名受困群众,安全转移3万多人。 冒死硬闯危险区,把灾区信息传出去地震当日,正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驻训的240余名官兵,在副总队长李生钰大校的率领下,连夜从马尔康赶赴汶川。车队行至古尔沟,道路全部塌陷,李生钰立即命令弃车徒步强行军90公里。此时,天降大雨,地面又开始剧烈晃动,山体不断滑坡,前进道路十分艰险。 部队来到汶川县一颗印乡的“满天星”路段。这段长约1500米、因经常有碎石飞落而得名的道路,此时全部被垮下的山体掩埋。5分钟前,两辆行驶至此的轿车被巨石砸翻。看到官兵们要强行通过时,几名当地百姓极力劝阻:“不能去,太危险了,这儿已经埋了5个硬闯的人了!” 时间就是生命,驰援灾区刻不容缓。经过认真考察险情,部队按强弱、新老搭配和每组设观察员的方法分组跃进。52岁的李生钰率先冲进“满天星”路段,的是,他和200余名官兵安全通过该地段。 5月14日7时05分,这200多名官兵作为第一支成建制的部队率先到达汶川县城。此时的县城交通、通信、供水、供电全部中断,与外界隔绝多日的受灾群众看到人民子弟兵,泪流满面:“救星来了,我们心里就有底了!” 官兵来不及喘息,迅速投入到抗灾救援中。李生钰将部队划分为灾情侦察组、物资运送组、伤员抢救组和治安维护组,同时展开行动。官兵们架起了卫星电话,这部电话成为阿坝州抗震救灾联合指挥部第一台对外联系的电话,也成为灾区群众向家人报平安的爱心热线,部队和地方很多重要信息都是通过这台电话传到四川省委省,传送到中央,传给全国人民。 有一线希望,就要尽百倍的努力5月15日上午,武警四川总队成都指挥学院300多名学员在漩口中学搜寻幸存者。没有机械,他们就用手抠。当他们向下抠出2米多深的大坑时,发现一名女学生被困在水泥板缝隙里。官兵们大声安慰说:“不要大声说话,保持体力,我们一定会把你救出来。” 必须向右再开一个洞口,才能把她救出来。然而,右侧10多米高的断壁,在余震中随时可能倒塌。听到废墟下痛苦的呻吟声,十几名官兵冒着危险,用切割机将水泥板一块块切掉,又爬进洞内用铁钎一点点往外抠。经过12个小时的努力,被困112小时的女学生成功获救。 汶川耿达乡10多个村位于高山河谷间,近千名群众被困在深山里。5月17日,遂宁支队300余官兵冒险从滑坡的乱石上急行军,左边是山上不断滚落的乱石,右边是刚刚形成的深不见底的堰塞湖,在10多公里的路上,他们先后躲过了8次滚石,硬是跨过这条“死亡之路”。到达受灾点,只见群众聚集在5米宽的山谷里,两边山上的泥石不停地往下掉。队长立即指挥官兵每人护送30多名群众,把800多名群众安全护送出来。汶川水磨镇牛塘狗村位于海拔1890米的山顶,孕妇范红群再过半个月就要临产了,地震房屋倒塌将她左腿砸伤,丈夫的头被砸破、右脚被砸成骨折,夫妻俩被困在山上。5月16日7时,巴中支队队长张志红带领30名官兵冲上山顶。 他们分成五个小组轮换抬着担架下山。为了不给孕妇再添痛苦,他们遇到陡坡、悬崖时,后面的战士蹲着身子,甚至跪在地上往前挪;前面的战士将担架举过头顶,碎步保持担架的平稳……经过3小时48分钟的长途跋涉,终于把孕妇安全抬下了山。驻守在北川县的北川县中队33名官兵全部成功避险后,迅速投入救援战斗,从废墟下抢救出256名受困群众和17名犯罪嫌疑人,安全疏散和转移群众3000余人。 在安县,地震造成茶坪和高川两乡的两座大山碰撞后聚合在一起,阻塞了受灾群众和游客的转移之路,四川总队直属支队200多名官兵冒险开路搭桥,转移出4000多人。武警四川总队先后深入43个乡镇,265个村寨,从废墟里抢救出被埋群众3588人,转移、疏散4万余人。84个“党员突击队”冲在救灾最前线 地震发生后,北川县新老县城唯一通行的桥梁被震塌,4米宽、2米多深的河底被震开一条大口子,被困群众无法通过。 “***员跟我上。”绵阳支队政委徐超大喊一声,率先跳进了河沟。40多名党员干部在河沟里并排成四列,用血肉之躯搭起抢救生命的人桥。从早上6点到晚上7点,先后有5000多名老弱和受伤群众,从他们肩上转移疏散出来。 成都支队政委李丕金有17名亲属居住在北川县。接到紧急开赴灾区的命令时,北川老家的姐姐打电话告诉他家中3名亲人遇难、10名亲人失踪。战友们劝他回去看看,李丕金说:“这些受困的群众都是我们的兄弟,执行命令要紧。”他带领官兵奔赴都江堰,又转战映秀镇,指挥官兵先后抢救出800多名群众。 眉山支队政治处副主任莫文建刚做完腹腔手术不久,坚决请求上一线。他每天奔袭30多公里,身上被石头、树枝划开了10多条口子,几次险些晕倒在河沟里,抬送伤员200多人,被官兵和群众称为“铁脚担架员”。 广安支队排长刘开权结婚第二天,就赶赴抗震救灾一线。他带领20多名官兵在平武县平通镇乡村的50多间倒塌房屋废墟里,用手挖出了110多名被困群众,被大家称为“钢指铁手战斗员”。 一个党员干部一根桩,10个党员干部一堵墙,武警四川总队2763名党员干部战斗在抗震救灾一线,组成了84个抗灾“党员突击队”、“救灾先锋队”,抢救出一个又一个生命。